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0:30 点击次数:88
1980年,加州州长里根赢得总统大选,其里根经济学变革了美国内政。作为中美建交后首访中国的美国总统,他在美乃至世界外交史上均具重大意义。
然而,少有人意识到,里根成功访华的背后,同样凝聚着众多人士的不懈努力。
例如,1981年新年伊始,那位身份特殊的来宾,在银装素裹之中入住了钓鱼台国宾馆。
陈香梅曾任里根总统竞选委员会主任,亦是知名的世界华人华侨领袖,其夫为赫赫有名的空军指挥官飞虎将军陈纳德。
她的访华得益于舅父廖承志提供的一封信,正是这封信的帮助,使她得以成功应允中共的邀约。
1981年,于中南海,在舅舅廖承志陪同下,陈香梅会见了小平同志。他们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友好轻松的会谈,期间发生了诸多趣事。
【越过重洋的邀请信】
1980年11月,美国动荡的竞选尘埃落定。共和党州长里根的家中,竞选委员会主任陈香梅特意前来,共贺此番重大胜果。
里根竞选成功后,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规划美国内政外交,并深入思考支撑这些事业的大政方针。
陈香梅先祝贺里根总统竞选成功,里根亦向她致谢。随后,两人深入探讨了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。
里根提及,他与党内友人商议后,他们均建议他提前联系中国大陆,明确就职前对中国与台湾事务的应对之策。
陈香梅略作思索,未直接答复,而是选择先探询里根的态度作为回应。
她指出:“这确成问题,岛内现流行一观点,称您朋友众多,上任后或重认台湾,将对大陆产生重大影响。”
出乎意料,里根连忙摆手否认:“我绝非保守派,我认为在就职宣誓前澄清此事十分必要。”
我决定派遣特使访问大陆,鉴于您既是我的坚定支持者,又深谙美国与中国情况,故认为您是执行此任的最佳人选。
里根家中的对话结束后不久,陈香梅迅速收到了来自大陆方面的正式邀约。
爱国将军蔡文治夫妇特地前往华盛顿探望陈香梅,基于旧交情先行探路。一番亲切交谈后,蔡文治表明了此次来访的主要意图。
他转达了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希望与陈香梅会面的意愿,并补充说,柴先生携有北京要人的亲笔信,需亲手转交。陈香梅当即爽快应允。
数日后,陈香梅按时抵达蔡文治家参加宴会,抵达时,发现柴泽民已提前等候多时。
柴泽民以山西口音亲切地与陈香梅寒暄,瞬间,晚宴氛围变得轻松愉快。
入座后,柴泽民自上衣口袋中取出一个看似寻常的信封,他双手郑重地递给陈香梅,并言道:“今日会面,我的重要使命便是交付此物。”
陈香梅接过信件,见信封上笔走龙蛇地写着:“请柴泽民大使转交陈香梅女士”,落款“廖缄”二字,令她眼眶微湿。
这是我的舅父廖承志!去年他在加州疗养时,我们曾托亲人传话,却遗憾未能相见。如今读着他的信件,我内心无比激动。
此信中,廖承志明确代表小平同志邀请陈香梅访华,实邀人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小平。他期盼陈香梅能尽早成行。
陈香梅身处美国政坛,心系中国,既怀有深厚的民族情感,又念及亲情,渴望尽早访华。
然而,关于是否访问中国,并非由他一人决定。
因此,她未立即肯定答复,告知柴泽民需请示里根总统及共和党主席,并承诺一周内定会给予明确回复。
陈香梅重返里根住所,里根亲笔函交予她,言道:“陈女士,您将以我特使身份,秘密访华,应北京领导人要求。”
然而,陈香梅仍审慎提出,愿邀共和党参议员史蒂芬斯共赴,以此减轻个人负担,并规避一些无谓的困扰。
陈香梅访问中国的计划就此尘埃落定,所有相关安排均得到确认,准备工作随即有序展开。
【人民大会堂的轻松会见】
1981年元旦清晨,北京城被大雪笼罩,连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也披上了皑皑白雪,整座城市宛如一座银色的宫殿,美不胜收。
陈香梅搭乘的航班自美国飞越太平洋,平稳降落于北京机场。步出机舱,她踏上了思念已久的故土,亲眼见到了离别多年的中国。
陈香梅在北京协和医院诞生,并在京城成长,她的童年冬日皆在北京城度过,这些记忆令她不禁心生诸多感慨。
钓鱼台国宾馆,历来专迎国家元首。陈香梅下榻于此,足见北京方面对她的高度重视,地位非同一般。
陈香梅在接待人员陪同下抵达人民大会堂,她心情激动,步步登高。此前已从接待人员处获悉行程与陪同详情。
她将在人民大会堂受小平同志接见,晚间廖承志将主持接待晚宴,次日上午,安排参观陈香梅的母校——孔德小学。
陈香梅与史蒂芬斯等人抵达人民大会堂台湾厅,门外即见舅舅廖承志与舅妈经普椿夫妇,厅内小平同志已提前等候多时。
小平同志紧握陈香梅的手,热情地说道:“陈女士,欢迎你回来探望!”
初见中共领导人陈香梅与史蒂芬斯时,我们略感紧张,但随后小平同志的幽默打趣,迅速缓解了我们的情绪。
两人谈及陈香梅童年,她在北京读至三年级时,因卢沟桥事变,随家人逃难至香港,从此告别北京。
说到这里,廖承志忽然打断了话题,插嘴道:
你小学时,妈妈香词常带你来我家串门,共度许多节日与新年,这些温馨时光,你还记得吗?
陈香梅满怀激动地说道:
我当然铭记于心!我还记得众人对二叔婆的敬重,她时常对我们这些年轻人进行教诲。
小平同志对廖承志玩笑道:“看来你妈妈真厉害,你这个‘狱中常客'想必不常呆在家中吧?”
廖承志于粤北游击时被国民党捕获,囚于狱中长达三年余。后经何香凝向蒋介石恳求,终获释放。
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,氛围逐渐变得轻松愉快,彼此间的关系也愈发融洽。
此时,陈香梅牢记使命,郑重地从怀中取出里根总统的亲笔函,递给了小平同志。
随后,陈香梅转达了里根总统的期望:“出访前,里根总统两次召见我,特别嘱咐我要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的和平关系。”
会面结束后,廖承志私下告知陈香梅,明日小平同志将宴请她,他与舅妈将陪同,届时大家可畅谈些私人话题。
次日午时,陈香梅与廖承志、经普椿共抵人民大会堂小客厅,室内一张方桌旁仅设四椅,简约而庄重。
此刻,史蒂芬斯正与国防部的同仁共进晚餐。
此次会面非正式外交场合,廖承志亲切地称呼陈香梅小名,并询问其家人近况,三人边聊家常边静候小平同志的到来。
【小平同志与廖承志的革命情谊】
不久,小平同志推门疾步而入,转头对看守说:“你们继续工作吧,我要和肥仔的家人聊聊。”
小平同志与廖承志革命时期相识,尽管廖承志出身国民党元老家庭,他仍坚定选择共产主义,参与游击战,经历长征,始终忠诚于党。
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,他屡遭国民党迫害。尽管面临重重困难,他坚定不移,继续为心中的信仰而奋斗。
在长征路上,他因父母身份蒙受不白之冤,历经艰辛,然而,这些磨难并未丝毫动摇他坚定的理想。
廖承志童年时,父母亲昵地称他为肥仔,这一爱称满载着他们对他的深深爱意。
小平同志给予他这样的称呼,充分彰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。
四人边用餐边交谈,氛围轻松愉快。陈香梅见舅舅与小平同志关系密切,内心由衷地为舅舅感到欣喜。
小平同志烟瘾颇重,用餐过程中,他几乎未曾中断过手中的烟卷。
在座众人无甚反应,唯独廖承志按捺不住,只得向小平同志伸出手,请求分一支香烟。
小平同志对陈香梅道:“你舅舅患有气管炎,可知此事?”陈香梅闻言一愣,“我记忆中舅舅似乎并无气管方面的病症啊?”
小平同志微笑,指向经普椿道:“看,这就是妻管严。舅妈每天只许他抽三根烟,可他烟瘾和我一样大,总偷偷抽我的烟。”
听闻小平同志的话语,众人皆展颜而笑,廖承志急忙自其烟盒中取出一支烟,迅速点燃。
小平同志续道:“抽烟上我不怕太太,随心抽多少。”廖承志回应:“我左右为难,心脏手术后医生禁烟,太太也严管,但烟瘾难戒。”
烟蒂燃尽,廖承志悄然望向一旁的经普椿,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想再取一支烟的念头。
见状,普椿迅速从衣袋中掏出一块戒烟糖。
廖承志笑着对陈香梅说:“瞧瞧你舅妈,真是了不起,比禁烟英雄林则徐还要更胜一筹呢!”此言一出,在座的四人不禁被逗得开怀大笑。
抽烟话题结束后,小平同志对陈香梅笑道:“你舅舅的海外关系错综复杂,正因如此他才曾身陷囹圄。他可真是个‘坐牢专家'啊!”
廖承志的革命路上历经诸多牢狱磨难,他不仅被关押过国民党监狱,还身陷过英国、日本乃至共产党内部的牢房。
即便革命胜利数十载,两位前辈仍轻松谈笑那段过往,但回想当年,危机四伏,稍有不慎,便可能丧命。
【结语】
访问之旅近尾声,陈香梅将别故乡情。立于国宾馆窗前,望白雪皑皑景,她挥毫写下四句诗,以寄深情。
四十载春秋家国梦,万里山河路漫长,两岸书剑空惆怅,共和之期何时望。
这简短的24字,深刻表达了这位美籍华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,以及对和平的热切期盼。
陈香梅返美后,美报竞相报道其意义深远的中国行,她与小平同志的握手照赫然登上头版,预示着中美之间的大门进一步敞开。
和平事业仰赖无数革命先辈的奋斗,“国之兴衰,人人有责”,廖承志常以此语自勉并激励他人。
他常言,无论台湾省民众、大陆各省人民,还是海外侨胞,皆乃一家亲,均应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。
1984年,里根总统访华,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迈入了崭新阶段。
世界为各国所共有,和平亦然。
21世纪今日,美国作为国际重要话语国,应否回望里根总统执政时,为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而努力的方针,值得深思。